Pages

Friday, August 14, 2020

智慧手機最有感的部分,其實是側邊按鍵 - 科技新報 TechNews

bolasisoccer.blogspot.com

討論實體按鍵的文章已不少:旋鈕、Home 鍵、實體鍵盤,雖然種類不同,但不斷強調一個重點,即「實體設計」符合直覺的先天優勢,以及操作時的安定感,是語音控制、觸控螢幕等很難比擬。

當然,淘汰實體鍵的論點也出現頗久,人們總想在大小螢幕融入所有作業流程,但很多按鍵之所以活下來,並非只是「使用習慣」那麼簡單,系統演變、操作角度,都賦予這些按鍵新價值。

這次來聊聊手機的側鍵吧。

快門、滾輪、開關……當年手機側鍵有多豐富?

現代智慧手機側鍵大致定型,不外乎就是音量鍵、電源(鎖螢幕鍵)兩種。但如果追溯以往,手機側邊按鍵數量和功能更豐富,且位置也並不限於左右兩側。

▲ 以前手機側邊能看到很多不同功能的按鍵。圖為 NOKIA N95。

主要原因顯然是手機大小。以前功能機和小螢幕時代,手指很輕鬆就摸到手機頂端,所以廠商也習慣將電源鍵放在這個位置。

之後螢幕不斷長大,以前一手能作業的手機,現在都得用到雙手,再把經常使用的按鍵放在頂端顯然反直覺,所以側鍵逐漸向兩側移動。

不過演變過程,有些有趣的側鍵設計逐漸被時代拋棄,比如很多人都熟悉的獨立拍照鍵。

▲ 獨立快門鍵。

這顆按鍵是隨著拍照手機風潮出現,目的就是讓用戶更方便拍照,且很多機型都支援輕按對焦,長按拍照等「兩段按鍵」設計,這點也和傳統相機一樣。

▲ Sony Ericsson W960 的側邊滾輪,主要用於介面導航。(Source:Arstayl

另一個是導航滾輪。黑莓 7230、8700 及 Sony Ericsson W950i、W960 或 P910c 等手機,都可在側邊看到一顆介面導航用滾輪,還可按壓。

設計滾輪原因在這些全鍵盤手機都沒有方向鍵,加上太小,電阻螢幕也不便於點按滑動,滾輪則完美解決上下移動和確定等問題,堪稱是那時代的商務機神器。

▲ Marshall London 的音量大小是用滾輪調節。(Source:Rozetked

之後 Marshall 推出的音樂手機,滾輪則用於音量調整,也算是智慧手機時代的另類選擇。

靜音鍵也曾一度是商務手機標配,包括黑莓、NOKIA 全鍵盤,都會在頂端或側邊設一顆獨立靜音鍵,方便用戶在手機響時迅速切換成靜音。

▲ 一加手機的三段式開關。(Source:ITIGIC)

如今堅持留下獨立靜音鍵的,似乎只剩 iPhone 和一加手機。

功能單一,側鍵就沒有留下的必要

側鍵數量不斷減少,和手機追求無開孔設計有關。不管魅族、vivo 嘗試的無開孔概念機,還是 Mate 30、NEX3 等瀑布螢幕手機的壓感鍵,都是想辦法擺脫按鍵架構。

同時現代手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,就連四周實體按鍵也開始在材質和配色,有意識與機身融合,Google Pixel 3 / 4 這類有意將電源鍵做成跳色的手機,也不過當作裝飾點綴。

這種設計導向思維也曾走向極端,誕生出非常另類的產品,如錘子 Smartisan T1。

▲ 錘子 T1 很多架構只是為了對稱,所以才會出現獨立亮度調節鍵這種另類設計。

當時為了讓手機左右對稱,T1 專門在手機側邊設計獨立亮度調節鍵,正好和另一邊音量鍵對望。

這個設計顯然很有爭議,畢竟亮度調節並不是常用功能,專門開一個按鍵孔,實在「奢侈」。

▲ 三星 Bixby 語音鍵,就因使用頻率太低而被用戶質疑。

三星 Bixby 鍵是另一個失敗例子,這顆自 Galaxy S8 起引入的獨立語音鍵,靠近音量鍵,起初希望讓用戶快速喚醒 Bixby 語音助理。

但這顆側鍵引發用戶不滿,主要還是 Bixby 表現不太理想,以至於閒置率很高,並愈發突顯沒有必要。

很多使用者希望三星開放 Bixby 鍵自訂,變成快門鍵或截圖鍵等其他功能鍵,但三星並未這樣做。

到現在,Note10、S20 和 Note20 等近兩年的三星旗艦手機已看不到獨立 Bixby 鍵了。對三星來說,去掉這設計,大概是比變相留下它更好的選擇。

▲ NOKIA 5310 側邊播放器控制鍵,一度是很多音樂手機標配。

很多功能機時代的側鍵,會在智慧手機淘汰,大多都是出自機身內部空間的考慮,但更重要的是,觸控螢幕也是簡單、直接又高效的替代方案。

手勢操作的便利自然不用多說,隨著手機系統成熟,現在靠下拉控制中心、Google 主頁等介面,也能快速關閉開啟某功能,專門設計一顆物理按鍵的理由不再充分,會用的人多是重度用戶,或純粹的 geek。

就算經常用到的拍照、音樂控制等,大部分系統都預設放在鎖定螢幕,操作效率並不比物理按鍵差。

側鍵走向「一鍵多用」時代

好設計不僅是能看到的部分,雖然快門、滾輪等側鍵消失,但音量鍵、電源鍵卻繼續留下來,並沒有被觸控螢幕、壓感設計等取代。

這顯然和超高使用頻率有關。

統計機構 AppOptix 做過統計,發現Android 手機用戶平均每天解鎖手機 65 次,若去掉 8 小時睡眠時間,意味著平均每 15 分鐘就喚醒螢幕一次。

這大概都是電源鍵的工作。

▲ 實體側鍵的不起眼價值:用摸的也能辨識手機上下方向。

音量鍵也是如此,平日影音娛樂、通話等場景,受不同環境影響,總需要手動調整音量。可說這些使用場景都賦予它們留下的資格。

拋開使用頻率不談,音量鍵和電源鍵其實也隨技術更新,改變了原有的功能。尤其到現在,這兩個按鍵的功能早不是名稱所指那麼簡單,逐漸走向「一鍵多用」設計。

幾年前小米手機 1 有顆「米鍵」,定位就是「多功能鍵」,用戶可在設定自訂短按功能,長按則是相機拍照,這其實就是讓側鍵承載多功能。

▲ 智慧手機側鍵功能不再單一,而是可自訂。

這種「一帶多」設計,也逐漸運用在鎖定螢幕鍵和音量鍵。所以現在音量鍵除了調整音量,拍照時還可充當快門,或和電源鍵一起螢幕截圖。

而開關機概念淡化後,電源鍵用於「上鎖/解鎖」更多,同時也能根據長按、短按或按兩下指向不同操作。

▲ 智慧手機走向全螢幕後,音量鍵和電源鍵也整合更多功能。(Source:The Mac Observer

iPhone 的鎖螢幕鍵就是很好的例子,自從 iPhone X 邁向全螢幕後,原本長按 Home 鍵叫出 Siri、按兩下 Home 叫出 ApplePay,就都改成靠電源鍵達成,以至於開關機還需配合音量鍵才行。

也是從這時候起,iPhone 電源鍵更大了,長度幾乎是原來兩倍,就是為了讓用戶方便使用行動支付、語音助理等服務。

▲ Android 11 將智慧家居控制介面整合到電源鍵功能表。

最新版 Android 11,Google 也將智慧家居裝置的控制面板,整合到電源鍵「長按」,目的也是讓電源鍵發揮更多作用。

可以說,透過系統讓按鍵功能更多的特徴,賦予實體按鍵操作程式化、可自訂化的空間,肯定也會越來越常出現在手機。

可預見的數位時代,為按鍵找到新互動模式,可能比討論按鍵本身價值更重要。

(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;首圖來源:科技新報)

延伸閱讀: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August 14, 2020 at 11:00PM
https://ift.tt/2XVWwDB

智慧手機最有感的部分,其實是側邊按鍵 - 科技新報 TechNews

https://ift.tt/3ehj6g0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